诗词大全
/
/
崔颢
/
入若耶溪

入若耶溪

·作者·

崔颢

·朝代·

语音
  • 译文
  • 注释
  • 赏析

轻舟去何疾,已到云林境。

起坐鱼鸟间,动摇山水影。

岩中响自答,溪里言弥静。

事事令人幽,停桡向余景。

  • 译文

   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,天空倒映在水中,水天相和,一起荡悠。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,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。蝉声高唱,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;鸟鸣声声,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。

    语音
  • 赏析

    诗人在这首诗中之所以着意渲染若耶溪水色的清澈和环境的幽静,正是为了寄托诗人喜清厌浊、好静恶闹的情怀。一、二句,叙写作者乘着小船进入若耶溪。“轻”、“去何疾”和“已到”这几个字,传达出诗人由于舟行迅疾、将入佳境而激起的欢快、惊喜之情。三、四句,描写诗人到达云门山下,在清澈如镜的溪水上轻轻荡桨,畅游山水风光的情景。但诗人并没有正面描写溪两岸的青山、绿树、溪花、幽草,甚至也没有写云门山和云门寺;而是着意抒写自己同美妙大自然的感应与融合。“起坐鱼鸟间”一句,是写自己在船上欣喜地忽起忽坐,时而仰望碧空翔鸟,时而俯视清溪游鱼;“动摇山水影”一句,则描写自己天真地用船桨拍击溪水,看青山的倒影在水中动摇、变幻。这两句诗,表现了诗人的身心无拘无羁,与鱼鸟游翔,与山水嬉戏,完全与美妙的大自然契合无间。这两句着重写动态,从鱼鸟、山水和诗人自己的活动中表现一种“空灵”的境界,既清澈、空明,又灵动、有情趣。五、六两句,着意渲染清溪的幽静。但诗人并未把它写成一片死寂,而是以声音反衬寂静。诗人谛听着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,并且饶有兴致地期待着山岩自己的回声。同时,他还感觉到在这清溪里说话,尽管暂时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;但话声一停,环境越发显得清静。环境如此幽静,使诗人深深感叹“事事令人幽”。此时,即将没入西天的夕阳,将一束淡淡的光辉洒落在这缥碧澄清的溪水上,诗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船桨,面对着夕阳,让全身沐浴在残余的阳光之中。诗到这里,戛然而止。但这一束射到溪中的夕阳光,却使这蜿蜒曲折的若耶溪,一路上都穿行在林荫蔽天的山崖之间的清静幽深境界如在眼前了。

    语音

猜你喜欢

  • 村居
    · · 高鼎
    七言绝句

    草长莺飞二月天,

    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
    儿童散学归来早,

    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  • 梅花
    · · 王安石
    五言绝句

    墙角数枝梅,

    凌寒独自开。

    遥知不是雪,

    为有暗香来。

  • 念奴娇·赤壁怀古
    · · 苏轼

    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

    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

    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

    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
    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

    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

    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

    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

  • 七步诗

    版本一

    煮豆持作羹,漉豉以为汁。

    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

    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
    版本二

    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

    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
    版本三

    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

    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

    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
    版本四

    煮豆然豆萁,漉豉以为汁。

    萁在釜下然,豆在釜中泣。

    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

  • 竹石
    · · 郑燮
    七言绝句

    咬定青山不放松,

    立根原在破岩中。

    千磨万击还坚劲,

    任尔东西南北风。

崔颢

96篇诗词

崔颢(hào)(704年—754年),汴州(今河南开封)人,原籍博陵安平(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)。唐朝著名诗人。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士族“博陵崔氏”。曾任许州扶沟县尉,官位一直不显。后游历天下,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,官至司勋员外郎,天宝十三载(754)去世。唐开元十一年(公元723年),进士及第,官至太仆寺丞。天宝年间,为司勋员外郎。秉性耿直,才思敏捷,其作品激昂豪放,气势宏伟,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,诗风较轻浮,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,后期以边塞诗为主,诗风雄浑奔放,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、戎旅之苦。最为人称道的是《黄鹤楼》,曾使李白叹服。据说李白为之搁笔,曾有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”的赞叹。

蜀ICP备16012350号-3   |   网站建设:四川云图信息 400-028-0339